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伪“崇高”应讽刺,真崇高应推崇
――读王蒙和吴祚来两位先生文章有感2月14日。刘编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王蒙先生1993年的《躲避崇高》一文,以及2008年吴祚来先生在《大河》等发表的《先有王蒙躲避崇高后有80后虚置历史
》一文,认真读了刘编的按语和两篇文章,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楚和深刻。话题是我引起的,1月4日《杂文报》上发表了张庆达先生的文章《相声艺术死于庙廊》后,本人在《杂文报》沙龙上发表了《相声“死与庙廊”与“逃避崇高”有何关系?》,在肯定了张庆达先生对相声“死与庙廊”的现象的分析的同时,也对文章最后扯到了“逃避崇高”的话题上去表示了质疑和不同看法。我认为,他根据王蒙先生的意思要逃避的不应该是真正的崇高,而应该是一度流行的伪“崇高”。读了王蒙先生的原文后,证实了我的猜测,也如刘编在按语中所说的,王蒙当年的文章“有保护‘非主旋律’的用意,也是对‘伪崇高’的反讽。”经历过“文革”以来的风风雨雨的人,不难理解王蒙先生当年写那篇文章的动机和良苦用心,也不难理解王朔和王蒙之所以要逃避伪“崇高”的原因所在。问题在于,伪“崇高”的确存在,对其的逃避和反讽天经地义。但是王蒙先生的整篇文章都没有否定真崇高的意思存在,而吴祚来先生的评论文章则是对真崇高进行了精辟的表述。证明真崇高存在的例子很多,我们国内过去、现在都有不少,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们知识界有言必称西方的习惯,笔者也入乡随俗,从那里面找例子,别人不说,起码华盛顿算一个吧,很有那个声称所有的追求就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把我们赶下台的权利”的丘吉尔的精神境界起码也算崇高吧。讽刺伪“崇高”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把真崇高也一起排斥,那就真的如有人比喻的那样,倒洗澡盆里的污水的同时把盆中的小孩子也倒掉了。吴祚来先生的文章题目是《先有王蒙躲避崇高后有80后虚置历史
》,的确蕴含有暗示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含义,对此问题,我赞同刘编的看法,不大应该“在15年或18年后,把当下的一些问题归咎到一个文化官员兼作家的身上”,毕竟造成一些社会现象的原因太复杂了。同样,也不管当年王蒙先生要逃避的是伪“崇高”还是真崇高,也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今天逃避真正的崇高的理由。逃避伪“崇高”是必要的,但是远离真崇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起码是会产生消极后果的。记得就在当年王蒙先生力挺王朔的同时,报纸上刊登过一幅漫画,此画把王朔画成一个流着鼻涕,一只手拎着裤腰带,同时用弹弓挨个弹射大师的画像的顽童。对王朔的叛逆,也许有人会出于某种心理而叫好,但是在这廉价的叫好声后面,社会效果如何呢?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把80后虚置历史归咎于王蒙当年的文章当然有失公允。但是此时此刻,就算当年王蒙要逃避的也包括真崇高,张先生是否还坚持因为当年王蒙的要逃避崇高而他今天也要逃避崇高呢?对此,我宁可相信张先生是口误,或者是表达不够准确。经过与张先生的商榷,也读了两位友在我的文章的后面的留言,再读了刘编的按语和王、吴两位先生的文章,我想,我应该可以同张先生达成如下共识:相声的确是“死于庙廊”,包括当年的王蒙先生和现在的张先生在内,要逃避的是伪“崇高”,真正的崇高还是要坚持的,不知道张先生意下如何。本人博客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