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依然不被你们认识专访二代浪姐娱乐 [复制链接]

1#

作者/王半仙金金金

“我依然不被你们认识。”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以下简称《浪姐2》)第一次公演舞台播出结束后,节目嘉宾之一汤晶媚发布微博长文剖白,坦诚自己的失落感。

当得知能够参加《浪姐2》时,汤晶媚满心期待以为自己终于能够通过这个大热节目走红,被更多人所熟知,但随着节目热度走低,再加上一公淘汰,她不得不面对“走红”梦想的破灭。

确实相比较《浪姐1》,《浪姐2》的疲惫是全方位的,没有了开播前层出不穷的姐姐路透,没有了第一期爆炸性的话题热度,也没有了女性主义的多重探讨,似乎观众的追综热情伴随着第一季结束而快速回归到正常水位。

但节目组明显是想要复制《浪姐1》时的热度的,选角时就在比照第一季的人设。金巧巧回忆说:“节目组面试我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觉得自己像第一季里的谁?我当时琢磨了一圈,回答他们可能是像张萌。但现在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张萌那样外放的性格,我可能更像伊能静,在阅历上更丰富一点。”

那么《浪姐2》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呢?观众和行业都开始了诸多猜测,从赛制到节目组,从评委到选手,都被拿出来和《浪姐1》比了个遍。

其中有一条评论最为诛心:“第一季姐姐们是来参加比赛的,第二季姐姐们是来红的。”直接将《浪姐2》的30位姐姐推到了动机不纯的负面地带。

然而不只是观众对《浪姐2》的现状有疑惑,姐姐们同样也是如此。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和金巧巧、江映蓉以及贾青的对话中,感知到了姐姐们不愿过多表露的委屈情绪。

“我觉得不太公平。”

“他并不专业。”

“舞台好不好似乎没那么重要”

......

走到第二季的《浪姐》,正在滑向一个尴尬的境地。

浪姐2权力结构变化,节目组愈发强势

《浪姐1》开播时,黄晓明为30位姐姐一一加油打气,甚至还严格按照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被观众叫做“端水大师”。作为成团见证人的黄晓明,在上一季对姐姐们谦恭有礼甚至“卑微”的人设已经深入人心。

而到了《浪姐2》的第一期,观众发现黄晓明“变了”。在初次登场时,就对着镜头表明自己这次是来说实话的。

他开始在姐姐们的表演结束后直接指出问题,颇具实力的江映蓉在初舞台唱跳结束后,黄晓明直接指出她的表演“套路”,没有跳出舒适圈。

在采访时,江映蓉告诉明星资本论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听到这个评价的当下,她“整个人是蒙圈的”,下来以后觉得又委屈又难过,“我承认是有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但套路的说法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你每天都练习基本功,日复一日地把每个动作也练到成千上万遍达到精准,然后却被说成是套路?我感觉有些受伤。”

从剪辑和后期上看,《浪姐2》节目组也在变得更加强势。

第一季播出时,作为评委的杜华在首秀结束后对姐姐们的表演进行点评,后期直接通过花字“甩锅”,表示“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观点”。而到了《浪姐2》,类似的后期补救完全消失,节目组变得不再那么“小心翼翼”。

从观众的角度直接看,已经不难发现《浪姐2》中,节目组和姐姐们的权力结构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与姐姐们的聊天过程中,这个问题也获得了一些佐证。

贾青告诉明星资本论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姐姐们的日常生活中,妆发时间是严格规定的,一个半小时后如果有人没到,节目组会在大广播上直接点名,我觉得大家都不想被点名,有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姐姐很可爱地匆匆跑进来,跟大家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节目组在这里还真的挺有原则的,就不管你是谁,你慢了我就要点你的名。”

并且今年《浪姐2》不再像第一季时给每个队伍分一栋别墅,有些姐姐需要15人同住一间,节目组希望从环境设置上制造冲突点的意图也十分明显。

金巧巧告诉明星资本论,由于第一天首秀录制到凌晨4点,回到宿舍后还得3个人一个洗手间排队洗澡,“到睡觉的时候我看了一眼是6:42,天已经亮了,我又是平时在家七八点就起床,这个已经到我平时起床的时间了,我第一天完全没睡。所以大家就能看到第一天真人秀的镜头,我眼袋都掉到地上了,特别惨。”

当明星资本论问及,上厕所排队的问题是否向节目组反映过时,“当然不能反映了,大家都排队,你反映那就显得你事多。”金巧巧笑着回复道。

首秀分数影响淘汰,浪姐2的不公平处处存在

“没有人气等于没有镜头???!!!”

第二期节目结束后,金巧巧在微博控诉《浪姐2》节目组的差别待遇,掀起了关于“公平”的又一次讨论。从首秀到舞台再到每个姐姐的镜头,这种来自观众和姐姐们的不满情绪延续了《浪姐1》时的状况,却比第一季时更加强烈。

这或许和赛制的改变有关,《浪姐2》将30位姐姐根据首秀舞台的分数分为了两组,前15名是乘风守擂组,后15名是破浪挑战组,并在组内分别组成公演队伍。

破浪挑战组需要向乘风守擂组发出挑战,如果挑战失败就要组内淘汰。可以理解节目组希望用两队PK赛制使节目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对抗感,激发姐姐的潜力。

但实际落到现场投票,还是人气影响投票结果,一公表演中,张柏芝在舞台上划水明显,但个人喜爱度却排名第四,这也就导致了姐姐们更希望和人气高的选手组队,弦子在一公选队友时就直言“希望选比自己人气高的姐姐”。

“这个赛制就是在淘汰我们破浪组的人,让破浪组的姐姐更有拼劲儿。”一公舞台淘汰的五名成员,全部来自破浪挑战组,贾青为姐姐们可惜,姐姐往往还没有更多展示就被淘汰。“首秀是没有观众的,可能一次失误就在破浪组,公演表现再不好就被淘汰了,这种赛制残酷的很直接,好多姐姐很有才却没有来得及展示出来。”

李慧珍一公淘汰

从《浪姐2》的新赛制来看,一公乃至后面的舞台公演,都和首秀舞台有着强关系。那么问题随之而来,首秀舞台的打分标准是公平一致的吗?

以杜华为首的评委团在点评某些姐姐们时,常常出现这样一句话,“我对你的要求会高一点”。也就是说,评委的打分其实和他们内心对于姐姐们的期待值有关,如果这个姐姐曾经有过唱跳经验,那么评委们会相应地提高标准,如果姐姐年龄比较大或者从无唱跳经验,评委们也会相应放低一些。

而贾青恰好处于有唱跳经验的那一批,以女团身份出道一年后,转型做了演员。

从去年11月底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到12月份准备舞台,中间有10天左右的时间练习,贾青现在提起首秀还有些余悸:“练习室练得挺好的,但上了舞台就状况百出,因为节目不准彩排,我已经十几年没有上过舞台了,当时在台上非常紧张,心都要跳出去了。”最终贾青的表演因为没有达到评委团的预期所以分数并不高。

而钻研唱跳多年的江映蓉也被评委团寄予了高期待值,“我太热爱唱歌和跳舞了,这些年每年都会出国去学习,上各种大师课,学习各种风格舞蹈。首秀舞蹈特意选择了出道的第一首歌,有记忆点同时歌词寓意也是符合这个舞台的-《把握你的美》,我找朋友重新做了remix,加入了hiphop元素和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音乐元素,舞蹈也是偏酷和帅,和演唱部分的甜美风格有一个反差,想打破一贯给大家留下的偏性感的舞台风的固有印象。其实说白了来这个舞台也是想来突破的,也一直在努力尝试。”

但或许是因为评委团心理预期过高,最终被黄晓明评价为“套路”,获得了78的中等分数。

在酒店等待消息的江映蓉团队工作人员,得知78这个分数,“我们都震惊了,以为她会得九十几分至少也是八十几,因为她这些年的确在专业上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对她的业务能力有绝对信心,这次舞台也做了充分准备,不可能七十几分。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分数给低了。”

江映蓉的经纪人补充,“套路这个词是有点出乎我们意料,我个人感觉有可能是因为隔行如隔山,其实在很多专业舞者或喜欢看唱跳舞台的、喜欢她欧美风格的人看来,她的舞台是精准,而并不是套路。她是经过很多次舞台、很多次训练之后才有了他们口中的‘套路’。”

这种浮动的打分标准从《浪姐1》开始就被质疑,观众会为被打低分的姐姐不平,但也会攻击被打高分的姐姐。金巧巧就因为首秀最终分数排名第5而收到了一些恶评,“我看到很多留言都说我唱的很难听,嗓子都这样了还去比赛,但其实我是得了急性喉炎,正常说话都废劲。”

在正式比赛前,金巧巧向评委坦承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得了急性喉炎,现在嗓子水肿加发炎,不能正常发声。我的表演可能是个笑话,但我会尽力。”

不过金巧巧并没有责怪观众的恶评,因为观众并不知道她嗓子发炎,节目组在正式播出时将金巧巧的解释给剪掉了。

谈到此处,金巧巧颇有些无奈:“这句话可能只有几秒钟,我现在想想不如唱到一半停下来,直接告诉大家我的嗓子坏了,这样节目组就没法剪了,但也怪不得人家,做节目要收视,你没人气谁看你呢?虽然没人气没流量,但既然来了这个节目,有了这次机会,我也想乘风破浪!”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娱乐圈大的生存法则,即“咖位、人气决定待遇”,曾经《浪姐1》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规则,给了一些大龄、不红的姐姐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在《浪姐2》中,这种“不平等感”却经由镜头传递的更加明显。

在第一期首秀表演时,已播出的节目中,那英、张柏芝这类有咖位有话题的姐姐单独拥有一段视频来介绍她们的成就和生平,拥有评委的点评镜头,能够形成一条故事线索。而另一些姐姐只能拥有拼盘剪辑的表演镜头,和最后一闪而过的分数。

当浪姐成为一场竞技游戏,姐姐们也学会了“赢”的套路

曾经《浪姐1》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姐姐们的自我和传统选秀的规训相碰撞带来的火花,郑希怡的经典言论“被不知道是什么的人来评价我自己”至今仍是《浪姐1》的代表金句。

于是当《浪姐2》参演嘉宾名单爆出时,观众发现那英、容祖儿、张柏芝这样具备知名度和个性的姐姐也在名单中,自然对姐姐们“打破规训活出自我”充满期待。

但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发现节目组如此强势,并且对于传统女团选秀的回归愈演愈烈,从首秀开始,就在以偶像女团的唱跳两项来给姐姐们进行打分,并没有拓宽熟龄女团的评价体系。

而姐姐们也越来越保守,没人有敢坐C位的位置,咖位最大的那英也并未有“出格”的言论。

首秀舞台的选歌和表演也基本在预期之内,有些还是在打情怀牌,比如张柏芝所演唱的《星语心愿》。

观众期待在《浪姐2》中看到碰撞、火花、惊喜,却发现节目一团和气、表演如此老派,自然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觉得“不好看了”,还将问题归因到姐姐们身上。

不过一档综艺节目里,赛制本身和嘉宾一定是互相影响的,如果深究姐姐们变得如此保守的原因,还要从这一季的选人说起。

因为《浪姐1》的火爆,《浪姐2》不需要对嘉宾进行认知教育,选角进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0天左右完成了从联系到决定参演的进程,并且姐姐们处在一个被选择的状态。

在选角过程中,《浪姐2》节目组明显是要模仿《浪姐1》进行人设的打造。目前《浪姐2》的选手构成确实和《浪姐1》差距不大,有失意的超女选手,有圈内老牌艺人,有成熟演员,也有沉寂多年的专业歌手。社交平台上甚至流传一张人设对比图,将一二季的选手人设进行了细致的比对。

可以说《浪姐2》从选人开始,就走上了《浪姐1》的老路,并且第二季并没有解决第一季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点此复习《综艺“顶流”浪姐为什么没能做到更好?》),反而从一开始就暴露了出来。

比如选歌问题,选到一首“燃”、“炸”的歌,有可能比实际上的舞台表演更重要。明星资本论采访《浪姐1》的一位姐姐时,她说:“我是专业的歌手,当我选到这首歌时,我就知道我们的结果不会太好,因为它太平了,没法刺激现场观众。”

到了《浪姐2》,这样的问题依旧明显,金巧巧一公所在的《A级娱乐》就是这样一首偏温柔类型的歌曲,最终票数在所有公演曲目中排名最后,许多社交平台的观众为此叫屈。

为了避免歌曲本身风格导致失败,姐姐们会在歌曲中加入更多元素,贾青告诉明星资本论:“选到比较平的歌时,我们会加很多创意、参与创作,加入歌曲原本没有的元素,比如舞蹈动作、说唱之类的。”

曾经《浪姐1》的潜规则到了《浪姐2》被直接拿到了台面上,姐姐们了解观众喜欢看什么,开始表现出对规则和观众喜好的迎合。

但对另外一些姐姐来说,这种迎合是非常大的负担,“我的年龄不小了,一熬夜脸色就会非常的差,我真的熬不起,但有时候一个队伍的成员往往要一起活动,在这种拼搏的氛围下,每个人都很努力,大家都熬夜,你不熬那怎么呈现团魂呢,怎么有节目效果呢?”金巧巧说道。

而江映蓉也表现出了压力:“舞台上唱歌和跳舞没有任何压力,但真人秀部分的冲突点和矛盾点我可能不太擅长。”贾青也因为展现真实个性收到了一些负面评价。

作为一档横空出世的现象级爆款综艺,《浪姐》给市场带来了许多新鲜感,也让娱乐圈内的沉寂多年的女明星有了更多机会,去年《浪姐1》播出之后,每个姐姐的商业情况都有明显的增长,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所以不管是观众还是姐姐们都对《浪姐2》同样抱有高期待值,尤其是今年节目还上星播出的情况下,更希望能延续第一季的热度和口碑,成为一档能够持续给圈内30+大龄女性机会的长寿综艺。

但可惜的是,《浪姐2》并没能解决《浪姐1》时就存在的种种问题,反而变本加厉,使得节目组和姐姐们都被迫变形,一边更加强势、创造容易产生冲突的环境,另一边迎合观众、逐渐抹去个性和特色。

不过虽然《浪姐2》的热度和《浪姐1》相比有落差,但依然是年初最热的综艺之一,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培养起了一批稳定的追综用户,周冬雨甚至公开表示想要参加《浪姐》。

对节目组来说,《浪姐》这样一档充满女性关怀和商业潜力的综艺值得多下功夫,不管是在舞台还是真人秀环节,让节目设计激发姐姐们的自我,使《浪姐》重新变回“全世界最快乐的综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